2024-08-09
据美国之音报道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甲烷排放国,其甲烷排放问题备受国际关注。
尽管中国承诺控制甲烷排放并制定了行动计划,但缺乏准确的数据和国际合作阻碍减排进程。专家呼吁提高数据透明度、加强科学技术合作以及推动人类饮食结构转型。
全球甲烷追踪器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甲烷排放量达58.3立方吨,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/4。虽然中国未签署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提出的“全球甲烷承诺”,但其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27上表示,将努力控制甲烷排放,重点关注石油及天然气、农业和都市垃圾管理。
然而,中国最新的甲烷排放数据仍停留在2014年。非政府组织“全球甲烷枢纽”首席执行官马塞洛·梅纳指出,现有数据来源缺乏可靠性,难以制定有效减排方案。他建议采用远程感应技术进行高空和地面监测,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。
美国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环境健康及工程助理教授斯考特·米勒表示,中国与美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潜力巨大。双方可以共同推进卫星观测技术发展,提高甲烷排放监测的精度。
米勒的研究表明,中国从2010年到2015年煤矿甲烷排放量持续上升,表明其减排政策存在缺陷。此外,中国大量使用天然气作为煤炭替代品,但近期研究显示,天然气泄漏可能会抵消碳排放减少效果。
农业是中国第二大甲烷排放来源。专家指出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和消费国,在控制甲烷排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推动人类饮食结构转型,减少高碳排放肉制品消费,将成为有效减排的重要途径。
总而言之,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甲烷排放挑战。加强数据透明度、加强国际合作、以及推进低碳生活方式转变,是实现甲烷减排目标的关键举措。